一號文件提出,製定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規劃通過與文件對表對標,分別明確至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和2022年召開黨的二十大時的目標任務,細化實化工作和政策措施。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工作核心內容就是把基礎性工作做好,比如規劃以及製度等。
“規劃有兩個層麵,一方麵是國家層麵的頂層規劃,比如國家發改委正在牽頭製定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另一方麵是縣域層麵的具體行動規劃。”他說。
從一號文件的部署來看,諸多配套文件也將加快製定或實施。
比如,製定和實施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實施數字鄉村戰略等,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製定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指導意見、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等。
文件還提到,加快製定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用地等扶持政策。
首提宅基地“三權分置”
一號文件對深化農村土地製度改革部署了許多重大改革任務,如部署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按照“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的方向,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
“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仍然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主線,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政策問題。”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財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在解讀文件時說。
他同時強調,這項改革不是讓城裏人到農村買房置地,而是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向農村,使農民閑置住房成為發展鄉村旅遊、養老、文化、教育等產業的有效載體。
鄭風田也對上證報記者分析稱,這是提出宅基地的“三權分置”,為使用權的轉
讓、交易奠定了基礎。目前農村宅基地有2億畝左右,其中三分之一閑置,預計未來閑置宅基地會加快盤活,隨著宅基地抵押貸款試點的跟進,金融部門在農村的資金投放也有了抓手。
鄭風田預計,接下來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會有更細化的政策出台,“這塊想象空間巨大,機遇很多。”
農業供給側改革仍是主線
一號文件提出,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係、生產體係、經營體係,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韓俊在解讀文件時還強調:“產業興旺。產業發展是激發鄉村活力的基礎所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農業供給側改革仍是主線,從一號文件部署來看,主要圍繞兩方麵:一是通過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優化供給,二是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係以促進產業發展,比如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等。
文件還提出,要建設一批重大工程作為支撐。比如,建設一批重大節水灌溉工程、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推進森林生態標誌產品建設工程、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等。